发言摘登丨农工党铜仁市委:借势区域重大战略 争创黔渝合作典范 奋力打造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前沿阵地
10月30日,市政协三届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协商议政。近期,铜仁政协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对部分发言材料进行摘登,敬请关注。
张园芬委员代表农工党铜仁市委发言:
借势区域重大战略 争创黔渝合作典范 奋力打造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前沿阵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2025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铜仁市作为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前沿阵地,加快融入黔渝经济带建设,争创黔渝合作典范,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十五五”时期借力借势“四大战略”叠加效应、放大“黔东门户”区位优势、推动绿色铜仁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以来,铜仁市在融入黔渝经济带中工作成效明显,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瓶颈。为此,建议:
第一,构建“三位一体”高效畅联交通物流体系。构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打通乌江流域县区高速公路“断头路”,推进昭黔铁路、涪柳铁路项目建设,实现“县县通铁路”。研究在渝怀铁路松桃、沿河站点增设货运设施的可行性。推广“支支串飞”经验,推动区域内机场“串飞”协作。加快实施乌江航道1000吨级提级改造工程。优化市内交通网络,完善城市道路、公交和物流配送网络,提升交通枢纽服务功能。聚焦通道建设,依托重大交通项目,推动本地物流园区、冷链设施与重庆枢纽高效衔接。联合周边区县及重庆企业共建区域性智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资源,实现智能匹配。
第二,打造“双链融合”互利共赢产业协作样板。共建跨区域产业集群。新材料(新能源电池)集群方面,促成重庆长安汽车等企业与铜仁大龙开发区共建电池材料基地,贵州提供资源、地价及厂房优惠,重庆提供采购、技术和研发支持,设立专项推进组并联合申报国家级集群。文旅康养集群方面,探索成立“武陵山世界遗产旅游联盟”,发行联票并开展联合宣传推介。绿色农产品集群方面,深化在生态食品饮品药品等产业合作,加大铜仁特色农产品品牌在重庆市场宣传推广。组建跨省产业链联盟,发布产业合作投资指引,建立企业诉求直通车机制。
第三,创新“破壁赋能”高效协同机制。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在重庆两江新区设立“铜仁创新园”,入驻企业享受重庆人才政策和贵州用地优惠。做好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升级,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推出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强化线上支撑,打通线下办理渠道。建立乌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核算成本与收益,确定补偿标准、资金规模及监管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扶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创新人才政策。
第四,深化文旅融合,共塑“武陵山”国际品牌。充分依托铜仁区域优势,加强与“黄小西吃晚饭”等景区协作,打造世界遗产、水上观光、民俗文化体验、世界地质公园地貌研学、红色文化研学等旅游精品线路。与重庆共同开展文旅宣传推介,将武陵山大裂谷、天生三桥、阿依河、桃花源、龚滩古镇及梵净山景区文旅产品和精品线路进行一体整合营销,提升“渝黔乌江画廊旅游带”知名度和美誉度。联合组织重大文体活动,互邀参加双方组织的大型赛事。坚持客源互送,加强景区运营公司、旅行社等联动协作和互动交流。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共同开发入境游客“一站多程”航空+高铁系列旅游产品,携手开拓国内国际客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