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摘登丨市工商联:实施“四大工程” 厚植“营商沃土” 驱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与高质量跃升
10月30日,市政协三届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协商议政。近期,铜仁政协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对部分发言材料进行摘登,敬请关注。
徐信委员代表市工商联发言:
实施“四大工程” 厚植“营商沃土” 驱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与高质量跃升
“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推动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立足“十五五”时期,科学谋划民营经济发展新蓝图至关重要。
一、现状与特点
当前,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总量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贡献日益突出”的良好态势。一是“主力军”地位更加巩固,撑起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行业小巨人。三是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企业家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要素保障瓶颈依然突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高端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问题较为显著。二是市场竞争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优惠政策存在“卷帘门”、“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三是企业自身发展能力有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创新驱动能力不足。
三、“十五五”时期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实施“精准滴灌”工程,破解要素制约难题。一是创新金融服务。建议设立市级民营企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推广“信易贷”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产品。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推动本地职业院校与民营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精准输送技能型人才。三是保障发展空间。在“十五五”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先保障重点民营企业和“专精特新”项目的用地需求。
(二)实施“环境优化”工程,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生态。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深化“一网通办”“证照分离”改革,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打造“铜仁办事·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品牌。二是保障公平竞争。建立健全涉及民营经济的政策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三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三)实施“创新赋能”工程,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一是支持技术创新。设立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和研发专项扶持资金,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新型功能材料等全市优势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二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云上数智”普惠性解决方案和补贴,降低其数字化转型门槛。三是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优化股权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迈向规范化、集约化发展。
(四)实施“梯度培育”工程,打造民营经济“雁阵”梯队。支持民营经济做大总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良好局面。一是培育龙头骨干企业。聚焦“专精特新”方向,遴选一批有潜力的民营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给予“一企一策”支持,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市场“单项冠军”。二是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落实好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发挥好各相关部门和各类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信息、人才、法律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