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人的抗战》成书始末
2012年,我从县旅游局调到了县政协文史委工作。该单位原主任龙云清,与我是多年好友,常在一起谈论松挑的人文历史,也就很自然涉及到了松挑人在抗战时期的往事。从那时起,就很想把前辈们在抗战中的来龙去脉,以及为国家民族所作的贡献,梳理出来,以示后人。这个念头由来已久!
2013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时,我便把编辑出版《松桃人的抗战》,作为文史委的重点工作向主席桑士棕汇报,并征求意见,立马得到了桑士棕主席的高度重视。因历史原因,再加上时间久远,现如今,手里有的资料实在是有限,而且还有人说这个课题很敏感,最好不要碰。为此,桑士棕主席多次召集主席扩大会议,仔细讨论可能出现的窘情,慎而又慎。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我们预期,在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国家一定会隆重纪念。随即,桑士棕主席召开主席办公会议,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会议决定:赶在2015年之前,编辑整理好松桃将士抗日文史资料,以期出版,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
把握好此书的总体调子也是个麻烦事。因为文史类文献,涉及当事人的前因后果,难免其政治历史背景的介绍,也就难免引起争议。为了避免一些干扰因素,主席会议决定整篇记实文章掐头去尾,即抗战前与抗战后的历史不提,只着重于抗战时期的历史经过。还有一个就是战场与后方的问题,如果全面铺开,工作量实在庞大,遂决定着重整理松桃人出征参战的情况。这样,该书的主线脉络便清析起来了。
为了把资料收集得全面完善,还专门发征集通告,并召集相关人员开座谈会。特别是召开了一次以抗日将士亲属后人参加为主的讨论会,使工作得到了强力推进。记得那次座谈会,罗启疆、毛定松、吴俊仁、曾元三、龙骧、文安庆、涂中庸、李叔康、刘鸿涛、邓雅书、唐必恭等等,松桃籍抗战官佐的后人亲属,都与会参加,均表示要积极参与该书的编撰工作。随后,都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手材料。
走访抗战兵,已成当务之急。因为年代久远,老兵大多离世。当时,松桃老兵只剩下唐长举(黄板苗王湖)、龙绍华(廖皋长冲)、杨光裕(廖皋镇)、龙胜高(世昌地腊)、龙锦昌(世昌道水)等几位了。他们的参与,使该书鲜活起来。要隆重感谢老兵龙胜高,2014年釆访时,他已是94岁高龄了,不顾年迈体弱,口述了他参加抗战的光辉历程,尤其是参加松山战役,与日军拼刺刀的壮举,可歌可泣!时光如梭,令人唏嘘,恭首向抗战老兵致敬!
历时近三年的编辑工作,辛苦是值得的。桑士棕主席率队,先后赴云南昆明、滇西保山、龙陵、腾冲、重庆、秀山、酉阳、成都四川博物馆、湖南长沙、花垣、衡阳、衡山忠烈祠、江西新余、南京抗战博物馆、南京第二历史挡案馆、湖北黄石、西塞山战场等地,一路走访调研,丰富详实了大量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滇西龙陵,当地政协热情接待了我们。龙陵县政协文史委何德尊主任一听我们来自贵州松桃,立马说:82师就是从你们那里出来的。我们十分诧异!何德尊主任可以说是研究中国远征军,特别是滇西反攻战的史学专家。他亲自陪同我们到松山战场、怒江惠通桥中日两军对峙地带、龙陵抗战博物馆等地实地调研,仔细介绍,为我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调研中有个花絮,当我们进入松山时,突然松涛阵阵,虫鸣鸟唤,景象好生奇特!陪同的何德尊大感惊奇,说来松山无数次,从末遇此景象,定是为国捐躯的烈士魂灵有知,家乡来人了!桑士棕主席便率大家把酒祭奠,我们泪水夺眶而出。
在南京,当地朋友忙前忙后,为我们在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复印资料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方便。民间抗战研究史学家张定胜还专门向我们介绍了103师在南京保卫战的战斗经过。南京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帮助查找具体的线索,让我们十分难忘!还要特别一提的是在黄石,黄石政协文史专家乔安山,着重介绍了82师在武汉会战的参战经过。82师主要任务就是在黄石沿长江布防,阻击日军。战斗空前慘烈,伤亡很惨重。黄石人民为感谢82师保卫黄石,由当地东贝集团公司出面,修建了一座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以供后人祭奠缅怀。
桑士棕主席带队前往衡山宗烈祠,还促进了罗启疆墓的修复工作。事情得从第一次去调研的时候说起,当衡山文管工作人员带我们去罗启疆墓地时,我们惊讶了!因为墓地被毁坏得超乎想象。当地文管部门希望我们不要发照片,因为是“家丑”。好在申报修复工作已展开,桑士棕主席就与当地约定,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来祭奠应该没有问题吧,对方说我们努力加快工作。如今,罗启疆墓地已完全恢复。
回想编辑工作,我们就好似在考古发掘,然后把零星碎片一点点地修䃼粘贴链接。既要照顾到局部的真实、又要不失历史大亊件的逻辑关联。如:新38师是往印度撤退,这是历史大事件。但龙骧(新38师上校,主管后勤)回忆,他带伤兵不能随大部队行动,是随第五军翻越野人山回国的,这就是局部的真实。2015年上半年,编辑工作基本结束,作为内部文史资料,我们整理成册,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标。内部资料岀册后,得到了广泛关注,我们吸收了众多建议,又经过修改完善,终于在2016年正式出版了《松桃人的抗战》。
《松桃人的抗战》出版了,由于众多原因,还是留下许多遗憾!尽管如此,该书也得到了社会的积极评价,特别是得到了相关文史专家的肯定!这对于我们编辑人员来说,也算是一个告慰吧。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省文史专家梁茂林对我们的鼓励与指导!感谢市政协龙海副主席和龙云清主任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抗战将士亲属后人罗慧生、欧亚益、欧彩珠、毛永一、吴恩泽、曾达敏、龙永洪、刘扬烈、游延芳、杨武权、黄前进、陈天权、李朝玉、唐德泽等对该项工作的热情参与!感谢抗战文史研究专家吴先斌、康振贤、何德尊、张定胜、乔安山、刘新华、顾则仁等对该项工作的无私帮助! 硝烟尽散,继续生活!(作者系松桃苗族自治县政协文史民族宗教委员会原主任,退休。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