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旅游业发展回顾
碧江,原名铜仁(以下所称铜仁均指原县级铜仁市),自古就有“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之美誉,未有“旅游业”一说之时就已有享誉武陵山里山外的“铜江十二景”在清光绪《铜仁府志》里记载。藏在桃源深处的东山楼阁、云彩江声、鱼梁夜月、西岭归樵、玉屏晴雪、南岳飞泉等12个著名的诗画山水引无数文人墨客、旅行者慕名而来,留下一幅幅“碧水丹山”的美文画卷成为铜仁最早的旅游记忆。
九龙洞,让铜仁旅游在武陵山区率先起步
铜仁旅游业始于1978年九龙洞的发现,人们打着火把蜂拥而至,开始了铜仁溶洞探险的最早旅游体验。当时,正值电影《刘三姐》《阿诗玛》在全国热映之际。这两部六十年代就已家喻户晓的电影再次放映,引爆了桂林、云南旅游市场,成为中国早期旅游宣传营销的经典之作。而《刘三姐》在世界49个国家巡演之后,桂林山水更是率先成为中国旅游品牌而世界瞩目。此时,九龙洞旅游也悄然兴起。1981年,九龙洞被列为县级风景名胜保护区,正式对外开放。当时风景区只有两个人,他们既是景区管理员,也是讲解员。火把、手电筒、矿工帽是这个景区最早的照明工具。尽管设施简陋,且具有很大危险性,九龙洞风景名胜区依然成为当年铜仁本地乃至周边湘、黔、渝、鄂边区人民和外事接待最早的旅游目的地。由于游客量不断增加,1983年景区架设专用输电线路,安装了照明灯。1984年设置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1987年被列为贵州省第一批十大风景名胜旅游区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辞典》。2004年,九龙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9年《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了住建部组织的部际会议审查,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正式由九龙洞、锦江、六龙山几大板块组成,构成了青山秀水奇洞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因九龙洞而起步较早的铜仁旅游业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由于方圆几百里就只有一个九龙洞旅游景区,来铜者必游其景,知名度可想而知。八十年代初,到过桂林的游客来到铜仁游“十里锦江—九龙洞”,禁不住惊叹地发出“桂林山水甲天下,铜仁山水甲桂林”之赞美,引发了铜仁人无限的骄傲和自豪感。1985—1996年,九龙洞先后接待俄罗斯、美国、英国、瑞典、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游客13000余人,尽管是以外事接待为主,这在当年信息交通十分闭塞的贵州山区,平均每年有千人之众的海内外游客接待量也已是奇迹。1996年后,桂林旅游业经历了一次次的转型升级,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城市。而铜仁旅游业却在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兴盛时期,始终保持着“青山依旧,碧水长流”的淡定姿态。这种淡定源于区位造成的交通劣势,最后在前进的路上落后于人。
守护,使珍贵的生态资源成为铜仁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守护青山绿水,需要勇气和毅力,更需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要“金山银山”还是“绿水青山”,或者二者和谐双赢,这是对执政者发展观、政绩观的考验,也是对其政治智慧的考量。对于还处在解决温饱阶段的铜仁市,执政者们的抉择是艰难而慎重的。
“我们的城市建设就建‘半边马路’。沿江不建高楼,尽量少建房不建房,不能挡住市民在城市里就能看山观水的视线。”这是九十年代初分管城市建设的常务副市长周立英一直在各种场合都坚持强调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不得不佩服她当初的远见卓识。
每次走过中南门古城和那依旧能游泳的锦江,熊光奎市长的那句话常常被想起。“我们现在没钱开发就先保护起来,等到有钱了再仔细研究开发利用的问题。”对于这两个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他的决策是非常慎重的。如今,铜仁这依然“青山依旧,碧水长流”的城市生态环境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显得弥足珍贵。这与铜仁市历届领导始终把保护和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是分不开的。更与铜仁市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息息相关。铜仁市于2003年12月25日开始了“四创”活动。按照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实施了还路于民、还绿于民、还景于民、还水于民的环境建设工程。以打造“桃源铜仁·梦幻锦江”旅游品牌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累计投资近40个亿实施了城市排污管网建设、污水处理项目,锦江综合治理,水位提升,梦幻锦江灯光工程,沿江栈道建设,建筑立面改造、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等80多个项目,为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表彰;2009年被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中华十大亲水美景城市”称号。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提高了铜仁的知名度。
西部大开发,为铜仁旅游插上了起飞的翅膀
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我们最盼望的真正意义的西部经济开发终于迈出实质性步伐。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等项目的实施,为铜仁旅游创造了机遇。渝怀铁路的开通,铜仁凤凰机场的复航,杭瑞、沪昆等高速和高铁的相继开通拉近了东西部的距离,解决了旅游所需的通达性。铜仁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招商引资中成为吸引力,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宾馆酒店等旅游服务项目开始成为投资的热点。大明边城、九龙洞温泉度假区、五彩桃源等外商投资项目相继实施。碧江区辖区内已有4A景区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大明边城历史文化景区,3A景区云林仙境、天生桥景区,东山中南门古城文物保护区,“梦幻锦江”景区也有了游船。各类酒店宾馆及社会旅馆315家,床位12000余张,其中四星级酒店4家,三星级酒店9家;在建5星级酒店三家,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和服务设施得到极大提升。从事旅游交通的旅游客运公司2家,车辆113台;游船13艘、快艇26艘、渔船278艘。拥有旅行社19家、土特产专营店10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3家。直接和间接从事文化旅游的人员已达12000余人。2013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20万人次,增长30.5%,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增长30.7%。综合成绩为全省88个县市争比竞位排名第16位,全市排名第一位。文化旅游产业总量占辖区GDP的4-5%,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我们已经触摸到这个朝阳产业带来的发展热度。梵净山的吸引力更是为作为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碧江区三产服务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专程来铜仁旅游取代了去凤凰顺道来铜仁看看的尴尬局面。2014年五一黄金周,碧江辖区酒店入住率平均达到98%以上,有四天连续达到100%。回顾碧江旅游业发展历程,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将更加珍惜这难能可贵的生态资源,让“青山依旧,碧水长流”的生态环境成为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的永恒主题。(作者系碧江区旅游局原局长,现任区政协副主席。本文撰稿时间为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