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z
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铜仁市委员会 当前时间:

铜仁市各级政协成立发展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

1、1949年11月,铜仁专区所辖各县相继解放。

2、1950年2月至12月,铜仁专区所属辖的铜仁、思南、玉屏、松桃、江口、石阡、德江、沿河、印江等九县先召开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代表会议常设机构。

3、1952年2月,召开铜仁专区首届各族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代表会议常设机构——铜仁专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王立然为主席,朱涛、成启宇为副主席,田白玉为秘书长,滕久光为副秘书长。

4、1954年6月起,各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相继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完成历史使命,大部分协商机构撤销,政协工作由县委统战部代管。

5、1955年9月,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省以下各级人民协商机构编制》的通知精神,撤销了贵州省铜仁专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政协工作由地委统战部代管。

第二阶段:

1、1955年4月,政协松桃县、铜仁县委员会相继建立;

2、1956年11月,松桃县改名“松桃苗族自治县”,政协名称作相应改变;同年12月,政协思南县委员会成立。

4、1966年起,“文化大革命”爆发,包括我区在内的全国各级党委、政府、政协等机构基本停止活动。松桃、铜仁、思南县政协继续开展工作,中途有停顿。

4、1978年2月,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驻铜仁地区的委员房建平和董钢出席会议,董钢被推举为中心票箱的监票人,目睹邓小平当选全国政协主席。随后全国各级地方政协逐渐开始恢复活动。

5、1980年9月、1981年5月、1981年9月,思南县政协、松桃苗族自治县政协、铜仁县政协先后恢复活动。

第三阶段:

1、1984年9月,按照中办发(1983)8号、省通字(1983)31号和地通字(1983)28号文件要求,沿河、德江、玉屏、江口、石阡、印江等六县政协相继建立。

2、1985年2月27日,省政协五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决定:设立省政协驻铜仁地区联络处。同年10月5日,省政协五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决定:任命郭明钧为省政协驻铜仁地区联络处主任,翟贵启、谭钢、周良生为副主任。

3、1986年1月1日,省政协铜仁地区联络处正式挂牌办公。同月8日,中共铜仁地委决定:设立省政协驻铜仁地区联络处党组,郭明钧任党组书记,翟贵启、谭钢、周良生为党组成员。

3、1986年12月20日,政协万山特区委员会成立。

4、1988年12月,省人大、省政协驻铜仁地区联络处新办公楼落成,政协联络处搬进新办公楼办公。

5、1989年1月1日,省政协六届五次常委会议决定:“省政协铜仁地区联络处”改名为“省政协铜仁地区工作委员会”。同年6月8日,省政协六届八次常委会议决定:省政协铜仁地区工作委员会由谭钢任主任,翟贵启、周良生、许承印、舒大乾、牧邦吉吉 任副主任。同年6月28日,中共铜仁地委决定:设立中共政协贵州省委员会铜仁地区工作委员会党组,谭钢任党组书记,周良生、许承印、舒大乾任党组成员。

6、1993年2月25日,省政协七届一次常委会议通过任命:黄家千为省政协铜仁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谭钢同志不再担任。

7、1997年7月16日,省政协七届二十六常委会议通过任命:余士良为省政协铜仁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黄家千同志不再担任。

8、2005年7月28日,省政协九届十三次常委会议会议通过任命:叶明瑞为省政协铜仁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余士良同志不再担任。

9、2007年7月19日,省政协九届二十五次常委会会议通过任命:邓应明为省政协铜仁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叶明瑞同志不再担任。

第四阶段:

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铜仁撤地设市,2012年1月2至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铜仁市(地级)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陈达新为第一届市政协主席,选举周建英、王能军、时晓军、陈廷可、谢卫、龙海、冉晓东、汤志平为副主席,选举李科良为秘书长。铜仁人民政协事业进入崭新历程。